北歐的小說給人一些冷硬冷酷的形象,在陽光珍稀的地域過活,燦爛幾時又會轉成蟄伏於陰灰與黑夜之間的生活。馬丁.貝克刑警系列又是1960年代的作品,當初以為時間與空間與文化上的距離都會讓閱讀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意外地文字流暢而劇情架構尚算單純易懂,很容易就走到瑞典刑警的身邊一起看待這些案件。

羅斯安娜這本書的故事可能在現代來看是平凡常見的寫作題材,甚至可能是在新聞上看過的社會新聞,從屍體開始追尋、拼湊人生的軌跡,進一步透過他人的角度還原死者生前的樣貌與性格。身為系列第一作,案件橫跨的國度有些廣大,美國來的女子搭上歐洲航行的油輪,需要找出在郵輪上上下下的遊客來詢問,還要跨國合作,對於辦案過程會怎樣呈現,我充滿了期待。而六零年代的科技背景與現代成為日常的網際網路有很大的落差,小說中刑警的觸礁屢屢皆是,因此馬丁.貝克在小說裡面有不少挫敗感,閱讀經驗中好像很少見到這麼辛勞的偵探。

或許是以第一線的刑警來寫,卻又需要安置上破案的偵探腳色,最後觸及真相的部分少了收網限縮的邏輯演繹,有些刑警直覺以及章節數快不夠了(誤)的外掛來直搗黃龍。縱然如此,刑警對真兇的觀察與捕抓時的設計、收網還是非常刺激很看。真兇的動機讓人看了有些難受,七十年前的世界與現在的世界都有著同樣的想法,女性本身在現代都會中生活的危險性都不算太低,衣著與言行都被男性擅自解讀,進而某些人取得自以為是的正當性,例如小說中的真凶。

馬丁.貝克刑警的第一本書,雖然不算非常精采,但也很順地讀完,帶給了我一個愉快周末,以及後面還有九本可讀的期待。

最後修改日期: 2020-08-16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