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獨步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當死亡終於追上我時,我失去了意識,再次睜開雙眼,卻又回到那個殘酷夜晚,我掉入了無盡的時間循環嗎……?」(引自出版社簡介)
這本書《邪宗館的慘劇》是阿泉來堂「那那木」系列的第四本,不過是我接觸這系列的第一本,雖然考慮過是否要在試讀前把前幾本讀完,但想想也常有從系列作中間接觸的狀況,就決定保持未讀前作的情況閱讀,看看系列作之間是否能從中切入。
結論來說,《邪宗館的慘劇》單獨來看是順暢易讀,不會有太多不懂前幾本發生過甚麼事情的資訊隔閡,當然書中提及了前幾作的內容,但大抵上可以當作彩蛋,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角色之間的關係變化還是要回到按照系列順序閱讀才能感受到,單一本切入來看感覺不到發展至此的信任軌跡。
故事從行駛於山區道路上的巴士開始,大雷雨造成視野不良,鄉下地方的巴士人數寥寥無幾,因天候事故造成巴士故障,萬般無奈下車上一行人決定前往一棟荒廢的建築中躲雨、休憩,噩夢般的一夜就此展開。在建築物中休憩的眾人逐漸成為殘破的軀體,不知名的殺人事件影起巨大恐慌,天田帶著女友真由子想盡辦法逃離,最終死亡追上天田,隨著意識遠去噩夢卻並未消散。因為下一刻,天田又回到巴士上,身旁的人講著同樣的話,窗外行經同樣的小路,即將造成巴士故障的天候也一樣糟糕,噩夢之後是同樣的噩夢。
這本書挺有日式恐怖遊戲、電影的畫面與設定,慘劇的發生、詛咒的因果、事件的真相、人性的善惡,往往是這類作品誘人的地方,和推理解謎也很類似,有著從現有狀況整理出規則,並找到背後的可能性與檢驗其邏輯,確認成因與詛咒的要件後,然後解除詛咒才得以脫離,推薦給喜歡這類型作品的讀者。
不過也因為這本書很容易想到用民俗學題材的日式恐怖作品,所以對此不慎喜歡的可能需要稍作準備。而這本內容相對輕盈,也因此如果想看比較沉重或濃厚故事,也可能會覺得有些地方搔不到癢處。
以下暴雷
在故事前段閱讀時,好奇殺人事件與超自然事件這兩者是同一件事還是不同件事?甚或其實只有一件事,另外一件是障眼法?隨著數次的反覆,逐漸覺得殺人事件與超自然事件似乎不一樣,而到了中間那那木登場後,終於開始梳理殺人事件與超自然事件。而本書最大的謎題就是超自然事件,殺人事件的合理性個人覺得被犧牲掉,但因此成全的超自然事件謎題很是精采,線索伏筆埋得很順暢。不過如果習慣這類作品的話,有機會很快就察覺問題何在。
時間重複時一直都是天田視角,那那木登場後變成多視角切換,這時兩相對照下逐漸感覺不同角色的形象,甚至可以感受到主觀敘述的問題,主觀者可能無惡意,但先入為主的想法容易成為誤導讀者的文字。而我很喜歡天田視角看待那那木與刑警的想法,天田不是一個太討人喜歡的角色,但不至於討人厭,跟重要的人嚴重缺乏溝通有點讓人看不下去,對於他人的關懷其實是時時放在心中。反之切到那那木視角時,則不太喜歡那那木,純以這本來看,那那木的人性面不夠飽滿,形象鮮明但少了人性共鳴。
而那那木與刑警這般介入者的登場,提供了民俗學視角,將事件做了更多解釋,所謂邪宗館的人造神明、虛神、肉身佛如何而來,而神明的存在為何,藉由那那木口中逐一道出可能性。神的存在是超然於人,而神是好是壞端看人的崇拜與祈願,這幾乎是這一本核心主軸,後段故事甚至更進一步思考何者為神與神(或其代理人)的資格論。
最後講述真正真相的那通電話翻轉了所有故事,帶出來那那木真正的情緒。不過故事的翻轉其實不太意外,畢竟以傳統日式恐怖作品來看,突然在鄉間拋錨的巴士,乘客中有人知道附近有廢墟且還熟知廢墟過往故事並誘導大家前去,在廢墟中發生殺人事件,誘導者為主謀的嫌疑太高了。但這個翻轉也把整個故事中的人物與事件全部用上,接近彈無虛發,只是還是有些地方個人覺得不容易交代就一句帶過。例如個人覺得這起事件那那木從外人視角來看嫌疑應該很大,再怎麼樣都應該好好訊問一下。
《邪宗館的慘劇》以恐怖故事來講很有吸引力,殺人推理不太是重點,但超自然事件的謎團設計的精彩,對相關題材有興趣的值得一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