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博識圖書與噗浪不讀會給予的試讀機會,讓我能接觸到這本觸動人心的書。
這本書目前有免費試讀本可索取喔~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官方FB索取喔~
*以下心得有雷
主角是一個菲律賓裔的美國移民,雖然在菲律賓出身,但一歲就被父母帶到美國,書中並沒有呈現文化的融入的困難,雖然主角會隨著家人一起回菲律賓過暑假,但整體來說,主角的思維與世界依然是個美國青年。
得知堂弟過世後,主角詢問起喪禮時間,想著是否來得及參與,卻得知伯父永遠不會辦這場喪禮。得知堂弟的死跟杜特蒂的掃毒戰有關,吸毒販毒者得以直接槍殺。主角完全不相信聰穎善良的堂弟會吸毒販毒,又收到陌生人傳來朱恩的照片後,便決定利用春假時間到菲律賓尋找真相。
真相、堂弟的人生、菲律賓的掃毒戰就成為本書的主軸。主角帶著美國青年視角來看待菲律賓的人民與生活,這才發現世界並不是一直這麼平凡。故事藉由從大伯家轉移到姑媽家,逐步給出了朱恩的生活軌跡,10天的返鄉之旅,主角最終來到了爺爺奶奶的村落,在家族團聚之下,了解了真相,也迎來一場屬於朱恩跟這個家族的告別式。
故事中主角對真相有著相當的執著與飢渴,他不知道他到底想要甚麼,最初只是一股勁地認為有人謀害了朱恩,善良的朱恩跟慘死的朱恩之間有極大的落差,主角認為只有還原真相才能讓善良的朱恩得以完整,卻沒想到如果心中失去原本朱恩的故事,等同於再一次失去他。但這不代表真相毫無價值,而是17歲的青年的成長痛。
作者透過朱恩人生的描寫表現出菲律賓杜特蒂的政權狀況以及對掃毒戰的想法,主角初期明顯是個17歲美國青年,對當地概況了解有限而毫不敏感,例如朱恩常光顧的書店老闆問主角「網站現在是誰在更新?」,發現主角完全不知這在說甚麼後,書店老闆立刻噤聲。當下我瞬間聯想起電影返校中的讀書會,自由公平正義這類思想融入血液中的主角,完全無法理解壓迫的存在。
書中出現幾個協助主角探索真相的人,他們的職業設計頗有意思,志願當記者的米雅、曾經是律師而現任人權團體的姑媽、當牧師的叔叔以及警界高層的伯父。主角透過米雅的協助來到了朱恩曾經生活過的貧民窟,也見到了跟朱恩一起生活的女性,藉由記者的角度看到了事實,但這階段還無法抵達真相。朱恩長期跟律師姑媽生活過,律師姑媽給予了主角線索,也給予了當時的朱恩保護,但律師改變不了遭受迫害的人們。
最終一塊拼圖是警界高層的伯父給予,政府人馬的父親與反政府兒子之間的矛盾勾勒了父親無情與有情的兩面,制度無法處理的部分,伯父就交給了宗教,請牧師叔叔好好保護自己的兒子。但宗教依然有其極限,能保護制度與教義的朱恩,但受夠所有人都要求別人聽話而沒聆聽他人話語的朱恩最終被制度外的義警所殺,死亡輕如鴻毛。牧師叔叔在面對主角質問教義中的不可殺人去哪時,回應「教會照顧的是靈魂,而不是國家政務。」
主角心想叔叔(牧師)不認為這是教會責任,姑姑(律師)則認為甚麼都做不了,伯伯(警察)積極蒂協助政府殺人,爸爸(醫療人員)則是麼都不在乎。用職業分配來看,這邊感受到一種對於無法改變現況的無奈,又充滿了對救助人們的職業竟然救不了任何人的憤怒。
最終主角理解故事不是固態,而是隨容器變化呈現不同型態的液態,了解自己之前不過是想合理化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朱恩的故事結束了,但主角自己跟菲律賓的故事他正等待著慢慢理解、學習、發掘。
最後,爸爸問主角說,為什麼你會需要這個(回菲律賓生活)?他們(主角的兄姊)都不需要,現在還不是好好的。主角說,「沒錯但他們是他們,我可能就是跟他們不一樣。」。整本書一直在寫著不一樣的人與各自的人生,如LGBTQ的群體在裡面很自然的存在,不須特別告知就如同所有人一樣。
回到書籍名稱,「無事的守護者」,乍看之下有點難以理解,後來才知道這是朱恩祈願,希望守護無事發生,當所有需要守護的事物都不需被守護時,守護著無事或許是最終極的願望。
留言